創業小白,無證上崗,在面對公司股權時同樣是一臉困惑,現在就讓快創通小編為您盤點十個公司股權設計容易掉進去的坑,看看你自己掉進去幾個?
一、沒有信服的老大
如何怎么選出創業公司的老大?
1、人品
2、能力
3、歷史業績
4、未來潛力
人品一定是作為首選的,現在創業是持久戰,一個人品過硬的人,才能帶領大家走正道,事業方長久。
二、只有員工,沒有合伙人
怎么找合伙人優先考慮順序:
1、前同事;
2、同學;
3、朋友;
4、親戚
不拿看出,能成為合伙人,一定是彼此非常尊重和信任,發有新合伙人進入,我們一定要多花時間去接觸,尤其是他的家庭,可以通過家訪了解他的生活、人際關系等等,而不是等到加入合伙人行列了再去了解他。
三、完全按出資比例分配股份
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:A按照30萬人民幣,入股公司,獲得30%,B以60萬占60%,C以10萬占10%,A只出資不上班,最后公司贏利狀況非常好,一到分紅的時候,其他全職股東則不開心,怎么辦呢:
1、協商,購買一部份回來;
2、增資擴股,B和C可以增加出資,以稀釋A有股權;
3、對在職人員獎勵,例如每年拿30%的利潤獎勵給全職的股東管理層,變相的減少了對A的分紅。
四、沒有簽署書面協議
沒有簽訂書面協議,有以下的影響:
1、股東間扯皮;
2、股東權利義務沒保障;
3、出現爭議,需要解決問題沒證據;
這讓我們想起,2017年網絡有一家網絡科技公司的員工的妻子,發文抱怨其先生所在公司沒有按照股份比例發放分紅,而實際情況是其先生在公司根本就沒有書面的約定有股分。
五、沒有退出機制
這個世界,除了你自己,沒有人會百分百陪你走到最后,合伙人股東也是如此,有些因為能力不行,提前退出,有些因為不看這份事業,提前退出,例如喬布斯的最早期的合伙人羅納德韋恩,按照現在的市值,其當年退出的10%的股份比例,至少值400億美金。
我們按照股東退出的類型,分為以下兩種:
1、過錯型;
例如泄露公司機密,在外面另設公司,搞同業競爭等等,這些都是公司不可寬恕的。我們可以約定退出時,不退回本金和利息,甚至追究刑事責任。
2、非過錯型;
比如沒有完成業績,能力不行等。
如果不退出:則事前約定,進行重罰,如不配合辦理工商變更,則支持違約金200萬元人民幣;
六、投資人對公司控股
特別是很多創業者都把投資人當爺,其實投資人本質上就是生意人,把投資當作一門生意,退出時的價值遠遠高于投資時的價值,賺取高額的利差,這是投資人所追求的。一般投資人進入所投的創業公司,會派駐董事進入,同時要求獲得對一些事項的的一票否決權:
假如在人事、財務上投資人全部獲得一票否決權,后果不堪設想,相當于創業者淪為工具,沒有自己的決定權,公司成了投資人的公司。
【建議】對具體事項約定清楚,必須由創業者本人決定的事項,絕對不予以讓步,尤其是人事權和財權。
七、沒給員工預留股權
有創業者認為,沒有預留,大不了到時同比例稀釋,實際上提前預留比到時預留更加妥當。
沒有預留,帶來什么影響:
1、投資人要求你必須預留,并且比例大于你的預想;
2、投資人要求大股東轉讓;
八、沒有考核機制
這塊是最難的,銷售型的股東相對比較容易考核,而技術型的則不太容易考核,股東一起創業,一定是合力追求共贏,追求利益最大化,沒有考核導致部分股東濫竽充數,嚴重拖了團隊的后腿。
九、選錯合伙人
我們把股東分為這么幾種類型的,并且對其怎么進入合伙行列,提出建議:
1、資源型股東,進入時,要求對其可實現的資源進行量化,與所占股份成正比;
2、資金型股東,即出錢不出力型股東,原則是投大錢,占小股;
3、技術型股東,需要考核進入;
4、管理型股東,全職進入;
5、顧問型股東,顧問量化,并占小股。
十、致命的股權比例
致命的股權比例有:
1、獨占型 97:3,90:5:3:2
2、均分型 50:50,33:33:33,25:25:25:25:25
3、博弈型 50:40:10,50:25:25
4、要挾型 40:40:20,45:45:10
合理的股權比例有:
1、絕對控股的 70:30,80:20,67:33
2、相對控股的 52:34:14
3、一票否決型的 34:20:15:11:10:10
以上便是快創通小編帶來的有關股權設計的坑,有沒有學到一點呢!